平凡的荣耀·政法英雄谱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婕
他从警15年,在监区度过了14个春节;
他不断探索,创建“现场管理、康复治疗、生活照顾、思想教育”的结核病罪犯改造流程……
他就是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黄姑监区监区长张文博。从警15年来,他曾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,先后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、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
一个勤于探索的人
11月26日下午,刚刚参加完中央政法委组织召开的“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”的张文博,匆匆赶到司法部记者通气会会场。面对多家媒体记者的提问,身穿警服、作风干练的张文博不慌不忙一一作答。问答之间,张文博从警15年的故事不断展现在记者眼前……
2006年,张文博通过公务员考试,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,来到条件艰苦的白湖监狱工作。艰苦,没有消磨他的意志,反而将他锻造成一名锐意进取、敢于担当的优秀监狱民警。
2013年4月,张文博担任结核病分监区政治指导员。当时,关押在这里的许多结核病犯对生活失去信心、意志消沉、敏感易怒,有的甚至用自杀自残相威胁,抗拒改造。
面对现状,张文博在上任之初,几乎天天守在监舍,逐一找病犯谈话,将他们反映的问题一条条记下来,然后再一件件解决。病犯不吃药、吐药是个老大难问题,他们就采取“发药到手、服药到口、咽下再走”的办法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,张文博创建了“现场管理、康复治疗、生活照顾、思想教育”的结核病罪犯改造流程,科学评定每名罪犯危险等级,实行“黄、橙、红”三级预警分类管理方式,引入医院“日查房”制度,形成一整套科学化、专业化、社会化的结核病罪犯监管改造体系。
作为年轻的监区主管,张文博敢想敢试敢担当。2016年7月,张文博被调入串河监区青年示范监区担任政治教导员。这个以青年民警为主的监区,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成为“第一”、成为“标杆”的重任。张文博带领一帮年轻人积极创新教育改造方法,在罪犯中开展矛盾调处、设立腰鼓队、组织精品故事阅读等活动……短短两三年里,就把示范监区打造成为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基层监区的“样板”。
2018年,张文博服从组织安排,再次回到关押结核病犯和精神病犯的专管监区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他所在的单位承担着罪犯疾病治疗、回监隔离等任务,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。他带头落实各项防疫措施,做到人、物同防,实现了监管场所疫情防控和监管安全“零事故”。
多年来,分监区每个角落的改变、每个罪犯的转变都倾注着张文博的心血:他经手改造过的罪犯达2200余人,为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。
一个甘于奉献的人
参加工作15年,张文博在监区度过了14个春节。
在工作和家庭之间,失衡的那一端总是家庭。但最让张文博感到内疚的,是他无法像其他孩子的爸爸那样,有更多时间和年幼的孩子们在一起。
“亲爱的女儿,不是因为爸爸狠心不回家,更不是因为爸爸不爱你,而是因为爸爸不能只做你一个人的盔甲,因为有更多需要爸爸的人在等待,希望你能够理解。”
这是2017年中秋节,张文博用手机微信写给大女儿的一封信,而信中提到的“更多人”,正是那些被关押的结核病罪犯。
细心的张文博在工作中发现,每到春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,都是罪犯思想波动最大的时候,也是教育改造罪犯最好的时机。张文博也想和妻子孩子们共度佳节,但心里放不下那些罪犯,更不想丧失这样的机会。“只要有利于罪犯的改造,牺牲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,我心甘情愿。”张文博说。
张文博刚调入结核病监区的那一年,病犯们想给他来个“下马威”。每次开会都故意起哄,集体“咳嗽”,甚至在张文博面前吐血痰。这一年的春节,张文博为罪犯们组织了文娱活动,和他们一起唱歌,一起做年夜饭,与他们交流,给他们讲法律讲做人的道理。从这以后,几个带头起哄的罪犯有了很大转变,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和改造。
在2013年春节文娱活动中,张文博关注到外省籍罪犯谢某一个人坐在角落里。对谢某,张文博是了解的,这个20岁出头的罪犯,家境不好,母亲也因犯罪正在服刑,往日里从不打亲情电话,也没人来探望。谢某除了患有肺结核,还患有先天的癫痫病,万念俱灰的谢某甚至曾试图自杀。
这个春节,张文博有了工作目标。春节期间,张文博抽空到街上给谢某买来汤圆、水饺、水果,还送了一本他喜欢的关于花卉的书籍,每天巡监时都会找他谈话,教育他好好改造自己,帮他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。
春节期间的工作没白做,在后来的改造中,谢某逐渐变得积极、阳光,还获得了一次减刑。
一个忠诚履职的人
“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和使命。多一个改造好的罪犯回归社会,我的内心就多一份成就感。”张文博对记者说。
张文博时常会接到一些刑满释放人员的微信或电话,说的都是自己的好事和感激的话。
“我回来的这3年一直在不断学习,一刻不忘你教导我的话,我要用最真诚的心态去面对社会,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这是魏某给张文博发的语音消息。
魏某在服刑期间心情沮丧,甚至抵触改造。但张文博和民警们从没放弃他,他们教育他、关心他、开导他,也深深地感化了他。
罪犯王某,入监后一直情绪低落。一次他突然向张文博报告,心脏难受,呼吸困难。监区医生检查后建议,立即送合肥的大医院。快到医院时,因暴雨路面积水过深,张文博就和同事光着脚架着王某,在积水中一步一步往前挪……在之后的几天里,他们端茶送药,忙前忙后,使王某深受感动。
事后,王某告诉张文博,其实他是想利用那次离监就医脱逃。但监狱民警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深受教育,思前想后最终放弃了逃跑想法。
从那以后,王某像变了一个人,积极改造,获得两次减刑。在王某刑满释放当天,张文博恰巧外出,王某硬是在监狱门口等候,他想见到张文博的那一刻,说一声“谢谢”。出狱后不久,王某便找到了一份工作,很快融入了社会。
“能把罪犯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,其实并不容易,我们不仅对他身心关怀,还要教会他一技之长,让他能够在社会中自主生存,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安全的隐患。”张文博告诉记者。
这些年,每当看到结核病犯身体、精神得到康复,顺利回归社会时,张文博总会有一种忠诚履职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。每当听到刑满释放人员有了工作、结婚生子的消息时,张文博就更加理解这身警服所承载的职责和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