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网:“后疫情时期”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五个建议
- 发布时间:
2020-04-23 11:22
- 来源:
民政局
- 访问量:
- 字体【 大 中 小 】
抗击新冠肺炎疫情,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。在疫情防控中,社区处于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的第一线。现实来看,城乡社区在疫情期间暴露了治理短板,社区治理能力有待提升。我们在一些城市社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,结果显示,疫情大考下的社会治理存在社区基层组织力量不足、社区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不足、社区资源整合和服务统筹能力不足、社区的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等问题。基于此提出社区治理面临的一些短板,提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一些建议。
1.将韧性社区建设列入“十四五”规划。韧性社区是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,能链接内外资源、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,并从有害影响中恢复,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动社区。许多国家已经推出韧性城市建设计划,英国将城市韧性与国家韧性战略结合,设立专职公务员制定韧性城市计划;荷兰鹿特丹市就应对海平面上升制定韧性城市计划;纽约为应对极端气候,大力改善沿海防洪设施,尤其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韧性;日本则注重从环境、制度、个体和社区四个维度长期进行韧性社区营造。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将韧性城市建设任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,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7-2035年)》也提出,要建设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,上海目前正着手进行“上海城市新治理与增强城市发展韧性研究”。要以本次疫情为契机,将韧性社区(城市)建设列入“十四五”规划,建立“韧性社区”的指引性指标体系。
2.建成有抗逆力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。首先,调整和升级现有应急管理责任体系,将以往“单灾种”“分门别类、各负其责”的各部门协调融入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中,拟定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工作职责,细化各主体在基层应急中的职责清单与合作机制。其次,多维度提高社区的预防能力,推出多样化空间建筑标准、灾害保险、应急预案、预警系统、应急中心、救援培训等系统政策,增加社区安全教育、应急演练等环节。其三,增加社区应急能力的器物投入,保证社区应急资源丰富性与多样性,打造功能混合的多样性社区公共空间,储备必要急救、医疗等应急资源,确保风险、灾害爆发时有畅通资源支持机制,能够为政府系统、社会系统和市场系统的资源及时进入社区提供保障。
3.提高非常态时期的社区治理能动性。首先,注重培养具备领导力的社区领导者,增强社区在突发事件中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,允许社区在非常态时期先行、先动,而非过度依赖上级指令与决策。其次,减少报表式工作考核,为社区专注治理腾出精力,推动联合考核、联合检查,减轻社区工作负担,为社区匹配必要的人财物资源支持,避免自上而下对基层工作的过度干扰。其三,平衡社区间治理能力的差异,鼓励示范社区带动其他社区发展,同时更加关注弱势社区,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供给与专业指导,构架社区合作互助平台。
4.加大投入社区智慧平台建设投入。其一,大力推动社区信息技术建设,加大对信息管理系统、网络平台建设的投入,掌握居民骨干、党员和志愿者的数据信息,以便随时调度人力。其二,信息平台汇集居民、物业、商家以及辖区企业的人力、物力与服务资源信息,及时汇总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信息,从而构建线上供需对接机制,高效解决人口流动、交通管理、物流供应、健康管理等治理难题;其三,整合各类信息平台,避免多个平台功能叠加、重复,严控各个平台各自考核、增加基层工作负担。
5.合理设置社区治理组织体系。其一,以现有社区组织为主体,加大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力度,提升社会组织能力,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可靠伙伴。其二,建成社区治理多主体网络,以“党建+”模式为主轴,建立社区与基层政府、企事业单位的对话、协商、沟通、协同、合作、共事的机制,充实社区工作力量。其三,建构社区居民动员体系,以居民需求的调查为起端,既精准对接居民需求,又引入居民自我服务和参与,从而提升居民参与的能力和水平,使得社区在危机时期能够有效动员居民力量、补充社区防控力量不足。